為了拓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全球化視野👳🏿♀️,提升廣大師生的學術內涵和科研水平,意昂於6月5日邀請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教授🥻👨🍼、美國國家職業和研究倫理中心教育主管Nicholas C. Burbules來我校舉行學術講座,講座由意昂孫曉艷副教授主持📎。
本次講座的主題是“泛在式學習和教學的未來”。Nicholas C. Burbules教授在教育哲學、對話式教學、科技與教育等研究領域頗有造詣,已編著相關圖書16本🧑🏻💼、發表期刊論文和圖書章節逾200篇,部分著作被翻譯成多國語言。當前Burbules教授的研究主要關註泛在式學習(ubiquitous learning)🪧、“隨時隨地”新型教學模式🗓、移動技術興起和無線連接普及化背景下的學習等內容𓀏👳🏽♀️。
Nicholas C. Burbules教授在講座中首先指出🦻🏿👩🏽🌾,隨著手持式便攜設備和無線網絡的日趨普及,結構化的學習機會正逐漸變為“隨時隨地”可獲得的🤏🏼。學習將是“適時的”,並嵌於特定情境之中、基於解決即時的問題或滿足當前需求的動機而發生的事情,可將這種與科技密切相關的新的學習方式稱為“泛在式學習”。Burbules教授隨後提出,將來的教育界需要深入理解正在發生轉變的學習環境和方式🌺,並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,以適應這種變化。在泛在式學習環境中,大學應強調持續性學習的重要性🚣🏼♀️,培養學生進行持續性學習的主動性以及教授學生如何學習的技能,例如🤓,如何從紛繁的網絡信息中甄別和吸收有用的信息。此外💇🏿,信息和知識的獲取並非僅限於課堂🙍🏿♂️,而是可以通過互聯網形成協作學習的社會網絡🔅,幫助提升個人的學習動力和效率。最後🚶🏻➡️,Burbules教授結合豐富的案例講解教師如何調整其角色和創新教學活動👆🏿,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🚵🏼♀️。例如🫷🏿,老師應該更加註重運用情境教學法👪、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培養學生提升自身學習技能、創新課程考核方式👂🏽,等等。因此👨🦽,在技術時代下,老師也要處於持續性學習的過程中。
在講座的提問和交流環節,我校教師與Nicholas C. Burbules教授圍繞網絡課程教學😣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👍🏿、科技在教育領域的運用前景、以及泛在式學習機會獲取的不平等性等學術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。Burbules教授提出的富有建設性的觀點和建議,拓展了在場師生對於信息化和科技時代下教學革新的認知。
在講座的最後,孫曉艷副教授指出,希望老師和同學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和研究當中🟢,進一步消化和思考Nicholas C. Burbules教授今天的講座,為技術時代更好地進行教學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🦻🆕。
作者:黃婷